4月19日,第十三届大北农科技奖颁奖大会在北京召开,26所高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奖。本届大北农科技奖共颁发特等奖5项、一等奖18项、二等奖30项、青年科技奖20项,beat365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李耀明、陈进、李风雷、程军辉、刘延彬为主要完成人的成果《整盘气吸式水稻精量对穴育秧播种关键技术与装备》获一等奖,主要完成单位为beat365唯一官网、常州市风雷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我国水稻品种繁多,不同品种水稻分蘖力差异较大,需要实现与水稻分蘖力相对应的穴播量,有助于降低移栽时秧苗损伤,促进水稻有效分蘖,保证水稻稳产高产。当前育秧播种装备以机械式排种方式为主,难以实现杂交稻1-2粒/穴精量播种,易对催芽露白的芽种产生损伤,整机效率较低且种子浪费严重,难以满足多品种水稻种植在农艺上的精量对穴育秧播种需求。该成果基于整盘气吸式精量对穴育秧播种原理,发明了吸种板+吸针阵列可变的气吸种盘,提出了振动幅值-频率自适应间歇式控制方法,首创了整盘气吸式双工位高效播种方式,结合横向送盘、自动加营养土、整盘双工位高效播种、自动加种、洒水和横向叠盘装置,研制了整盘气吸式育秧播种流水线自动控制系统,突破了传统育秧播种装备播种精度差、效率低、伤种率高和通用性差的四大技术难题,一次性作业可完成送盘、铺底土、压穴、播种、洒水、覆表土、叠盘和码垛等多道工序。本装备播种精度达到2粒/穴(2±1粒/穴≥90%)、3粒/穴(3±1粒/穴≥85%)、4粒/穴(4±1粒/穴≥85%),空穴率≤1%,播种效率≥2000盘/小时,伤种率≤0.5%,可适应多种秧盘。装备可显著降低育秧播种量,有利于培育壮苗,提高秧苗素质和秧龄,促进水稻分蘖,累计应用面积超过519万亩,种植户增收10.9亿元。本装备的推广和应用对于解决我国水稻接茬口技术难题,提升水稻亩产,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邹小波、郭志明、李志华、姚树良、孙婵骏、孙芳、殷晓平、尹丽梅、申婷婷、赵杰文为主要完成人的成果《果蔬品质智能化无损测控关键技术及装备开发》获二等奖,主要完成单位为beat365唯一官网、合肥泰禾智能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楷益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苏州晓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果蔬智能化无损测控技术与装备可延长产后加工链、提高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是实现乡村振兴关键支撑。聚力解决果蔬品质信息精准全面感知、检测预警模型共享和监测信息不对称等关键问题,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等项目的支持下,围绕果蔬信息感知、品质信息挖掘、物联网测控等方面取得了系列原创性成果。一是提出了果蔬品质信息精准全面感知新技术,解决了果蔬隐性缺陷和品质动态监测的难题,实现了果蔬内部品质与储运微环境信息精准全过程感知。二是攻克了复合群体智能的果蔬品质信息数据挖掘新方法,克服了果蔬品类多样性和供应链影响因素多变性的问题,实现了多源传感信息融合利用和模型传递共享。三是创制了果蔬供应链品质信息的点-网-云物联网测控新系统,解决了果蔬产业“信息孤岛”和信息不对称问题,实现了果蔬供应链过程可溯源、品质安全信息数字化管控。项目授权中国发明专利32件,登记软著12件,制定行业和团体标准各2项,论文62篇(ESI论文6篇);开发的相关技术与装备适合中国国情,培育23家高新技术企业,25000多台套仪器装备销售至300余家单位,涵盖56个国家和地区,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一带一路”作出了应有贡献。科技创新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第一完成人获全国创新争先奖。通过13家应用单位的数据统计分析,近三年新增销售额6.1亿元,新增利润1.4亿元,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大北农科技奖是大北农集团于1999年出资设立,2006年经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准设立的面向全球农业行业的科学技术奖项,主要是无偿奖励在农业应用研究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作为国家科技奖励的重要补充,大北农科技奖更侧重考察成果的原创性、先进性和可产业化潜力。大北农科技奖每两年一届,迄今已办奖二十五年,奖励了一大批农业重大科技成果,部分成果整体水平居国际先进或领先地位,为行业和社会作出重要贡献,并得到国家认可。
本届大北农科技奖出资1000万元,并首次在食品和生物医药领域设奖,奖励范围涵盖农业、食品和生物医药等关系国计民生和人类健康等重点领域和新兴学科领域。